您现在的位置是:生活百科网 > 生活百科 >

耍猴儿(耍猴儿纯音乐)

2022-03-29 11:38生活百科 人已围观

简介耍猴儿耍猴儿,作曲金泽宇king。听得惯就单曲循环,听不惯会觉得闹。被网上称作“地表最强迎亲音乐,唢呐一响,地府门开,胆小勿进”。轻轻的锣声响起,红绿黑色光线中,白色长...

耍猴儿

耍猴儿,作曲金泽宇king。
听得惯就单曲循环,听不惯会觉得闹。
被网上称作“地表最强迎亲音乐,唢呐一响,地府门开,胆小勿进”。
轻轻的锣声响起,红绿黑色光线中,白色长衫的轿夫抬着轿子在云雾中掠地而行,轿中新娘掀开轿帘,美丽绝伦的脸,斜插入鬓的眉,勾人魂魄的眼,猩红欲滴的唇,粉红色的舌头舔了舔嘴角的鲜血。
唢呐响起,纸钱满天,醉醺醺的新郎打着酒嗝踉踉跄跄追着花轿,点点萤火绵绵不绝,天上一轮满月照不出祂们的影子,原来是百鬼夜行,钟馗嫁妹。
轿行如风,三转两转,隐入深山,唢呐声也渐渐远去。
有一种喜欢叫越怕越喜欢,拦也拦不住。
乐器之中,唢呐为王,不是升仙,就是拜堂。
可以设为闹钟铃声

百味人生猴戏

前几天,在网络上偶然看到了猴戏表演的视频。
猴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,逗得人们哈哈大笑。
看着那熟悉的场景,听着亲切的乡音,我心中五味杂陈。

猴戏在我们家乡,叫作“耍猴儿”。
我就是看着猴戏长大的。
而我的故乡河南新野,就是中国猴戏的发源地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
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代画砖上,就有不少猴戏形象。
南北朝时,新野猴戏已达到一定规模;到明清时,已非常盛行。
千百年来,猴戏成为当地村民的第二产业。
一到农闲,耍猴儿人就结伴成伙,“一根扁担两个箱,肩挑家当手牵猴”,走南闯北,穿城过巷,走到哪儿就表演到哪儿。
风餐露宿,居无定所。
如今,猴戏已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据说,曾做过新野知县的吴承恩,也相当喜欢猴戏。
新野猴戏对他创作西游记,特别是塑造孙悟空这一形象,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

而可能对很多人来说,欢喜地挤在人群里看猴戏,大概是童年时无法抹去的记忆吧。

儿时,我有个姑爷,就是耍猴儿的。
只要他一来村里做客,孩子们就成群往姑奶家跑,看猴儿。
两只猴子和一只狗,系在院子一角。
它们或是安静地躺在地上晒太阳,或是与孩子们嬉戏。
两只猕猴红脸红屁股,有趣得很。
顽皮的孩子们,用糖纸包裹土块,丢给猴子。
剥开糖纸的猴子,总要把那块土丢给骗它的孩子,甚至龇牙咧嘴地怒吼尖叫,以示抗议。

午饭后,姑爷和伙计拉着一箱家伙,牵着猴带着狗,找一处开阔场地,开始耍猴儿。

姑爷有一口沉重的大木箱,里面放的都是耍猴儿用的道具,满满的一大箱。
给猴子们穿上表演的服装后,牵着猴子的姑爷站在场地中间。
随着伙计响亮的敲锣声,猴子绕着人群走几圈,将围得水泄不通的人们向后赶,腾出一片空地表演。

表演开始了,猴子们使出十八般武艺,既有杂戏,还有正戏。
杂戏就是猴子表演撑杆、倒立、踩高跷、翻跟头、抬轿子、接飞刀、算算术、骑自行车等节目。
正戏就是猴子戴上不同的面具,并穿上配套的戏服,随着耍猴儿人的演唱或指令,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。

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之一,大概就是猴子在主人的指令下,不停地从箱子里拿出并戴上相应的面具,动作迅捷,像川剧变脸似的,有趣极了。
而我最喜欢的猴戏表演之一,是两只猴子像纤夫似的,拉着小车上的狗狗前行。
呆萌的狗狗,和风趣滑稽的猴子组合在一起,时常令人捧腹。

有时,为了增加表演的精彩性,姑爷他们还会表演“人猴大战”。
表演中,猴子会抢走耍猴人的帽子等物件,甚至做出揪人头发的动作。
但其实它们是训练有素的猴子,不但是耍猴人的宝贝,还与耍猴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

自然,猴子们的精彩表演,总是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。
不过,当劳累了半天的猴子们捧着帽子或钱盒来到观众面前接受打赏时,肯掏钱的人总是寥寥。
就算有人肯出钱,也多是可怜的一毛钱,连五毛钱都算是大票了。

当下,作为猴戏之乡的新野,会耍猴儿的人越来越少了,会唱猴戏经典曲目的人更少。
而现在仍愿耍猴儿的人,多是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,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接过父辈的衣钵,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。

看着视频中的猴戏,恍惚中,我似乎看到当年姑爷牵着猴子表演的情景◆孙克艳

百味人生猴戏

抖音视频最洗脑的两个系列专用音乐:一个是阿拉丁狗蛋出品的厂公厂花系列,专用音乐耍猴儿,另一个是川江娃儿的和老婆斗智斗勇系列,专用音乐爱江山更爱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