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生活百科网 > 生活百科 >

重阳节的习俗、重阳节的风俗有哪些简介

2023-01-30 10:26生活百科 人已围观

简介重阳节有哪些传统风俗重阳节这天有什么风俗导读: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,一个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的日子,在古代有着长寿的含义,如今更是被赋予了老人节的含义,所以这...

重阳节有哪些传统风俗重阳节这天有什么风俗

导读: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,一个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的日子,在古代有着长寿的含义,如今更是被赋予了老人节的含义,所以这天是敬老爱老的节日。现代爱老活动形式众多,但也不能忘了传统节日重阳传下来的风俗活动,那么重阳节这天有什么风俗?重阳节有哪些传统风俗呢?和我一起去了解下吧。重阳节有哪些传统风俗重阳节这天有什么风俗在古代,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,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,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;杜甫的七律《登高》,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划一的规定,一般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还有吃“重阳糕”的习俗。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,像座宝塔,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。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。这大概是用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的意思,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。当今的重阳糕,仍无固定品种,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。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,菊花盛开,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,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。陶渊明以隐居出名,以诗出名,以酒出名,也以爱菊出名;后人效之,遂有重阳赏菊之俗。旧时文人士大夫,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,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。北宋京师开封,重阳赏菊之风盛行,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,千姿百态。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“菊月”,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,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。清代以后,赏菊之习尤为昌盛,且不限于九月九日,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。、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,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;或佩带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大多是妇女、儿童佩带,有些地方,男子也佩带。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除了佩带茱萸,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。唐代就已经如此,历代盛行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。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赠佩带的。河北省:香河县九月九日,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,称为“追节”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。重阳节若下雨,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。典周县境内无山,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。江苏省:重阳节,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,连缀成旗,插于庭中。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“骆驼蹄”的面食。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、九品羹。安徽省: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,以迎山神。削竹马为戏,据说可以驱逐瘟疫。湖北省: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,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,且久藏不坏。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,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。广东省:连川重阳,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,州人围观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,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。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,并系藤弓于其上,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。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,大家齐声高喊"赶山猫",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。广西省: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。男女老少,倾城而出,赛神酬愿,皆用大炮。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,俗语说:“九月九,牛羊各自守”。

重阳节有什么习俗?

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重阳节有六大节日包括:赏菊,登高,佩茱萸·簪菊花,放纸鹞,饮菊酒,吃重阳糕。

1.赏菊

菊花,又叫黄花,属菊科,品种繁多。我国是菊花的故乡,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。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——李商隐《菊花》

2.登高

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,即是登高。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统一规定,一般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——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
3.佩茱萸

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,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;或佩带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,称为“茱萸囊”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大多是妇女、儿童佩带,有些地方,男子也佩带。

明年此会知谁健?醉把茱萸仔细看。——杜甫《九日蓝田崔氏庄》

4.放纸鹞

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,换句话说,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。纸鹞即现在的风筝,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,五代之前,北方习惯称“纸鸢”,南方则多叫“鹞子”,惠州的“纸鹞”称谓很明显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,且有“南北混合”的味道。

5.饮菊酒

重阳佳节,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
6.吃重阳糕

重阳的饮食之风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。在北方,吃重阳糕之风尤盛。糕与高谐音,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,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
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——三国时魏文帝曹丕《九日与钟繇书》

重阳节的来历:

相传在东汉时期,汝河有个瘟魔,只要它一出现,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,甚至天天有人丧命,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,惨不忍睹。当时有个青年叫恒景,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,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。

恒景病愈后,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,出去访仙学艺,为民除害。恒景历经艰险,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,给他一把降妖宝剑,并密传授降妖剑术。恒景废寝忘食,日夜苦练,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。

有一天,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,对他说:“明天是九月初九,瘟魔又要出来作恶,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,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!”。这时,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,一瓶菊花酒,并授以避邪秘诀,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。

恒景回到家乡,在九月九日早晨,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,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。中午时分,北风骤起,天昏地暗,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,瘟魔冲出汝河,扑到山下。

这时,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,瑟瑟发抖,不敢前行。说时迟那时快,恒景手持降妖宝剑,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,将温魔刺死,瘟疫消除。从此,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,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。

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,双九寓意生命长久、健康长寿,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。早在春秋战国时,屈原在《远游》中写道:“集重阳入帝宫兮,造旬始而观清都”

。三国曹丕在《九日与钟繇书》中说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

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呢?

在重阳节这一天有很多的民俗活动,但是根据不同的地方举行的重阳节活动是不一样的,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吧!

重阳节在金秋九月,秋天是一个天高气爽的季节,可以令人心旷神怡,所以人们会进行登山秋游锻炼身体的活动;重阳节还有赏菊花的习俗,在古代,菊花被人们称之为长寿之花,是人们赞美凌霜不屈的象征。

重阳节祭祖活动,在重阳节这天人们会到已逝亲人的坟墓前修正坟头,在坟墓前进行摆放供品来祭祀逝者,给已逝亲人烧纸钱,当然坟墓祭祖普遍在民间,当今时代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祭祀,在重阳节这一天可以通过祭祀平台对已逝亲人祭奠,通过祭祀平台给已逝亲人送菊花过重阳。

上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重阳节的习俗,重阳节除了这些习俗之外,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活动,比如饮菊花酒、吃花糕、放纸鸢等习俗活动。

重阳节的习俗,你知道多少?

“九月九日眺山川,归心归望积风烟”,

农历9月9日,双九再度相重,传统节日重阳节到了。

重阳节源自上古时期,普及于西汉,在唐代之后迈入鼎盛期,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既要对天地和祖先表达敬畏和感谢,也要为家人祈福、祈寿。

民俗中认为“九”是数字里最大的,也与“久”同音,希望家里的老人能生命长久,健康长寿,便又赋予了重阳节要敬老爱老的深刻寓意。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最好也遵循,让好的文化延续传承下来。

希望大家能记得在重阳节“蒸1糕,煮2样,行3事”,陪伴敬爱家中的老人,祈福增福添寿。

蒸1糕:重阳糕

“七月刈禾伤早,九月吃糕正好”,在古代每逢九月人们就会开始做糕,因为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于是在古人眼中糕点就代表着“步步高升”“寿高九九”的美好寓意,故而九月九的重阳节便定下了吃重阳糕的食俗,认为父母、长辈吃了重阳糕,就会健康、高寿。

重阳糕又被称为五色糕、花糕、菊糕等,重阳糕并没有固定的品种和制作方法,各地人们吃的重阳糕也大不相同。江浙一带的喜欢用糯米或米粉做成糯米糕,北京则喜欢吃栗子糕,中原一带有的地方则会吃发糕,各式各样的只要是“糕”在这天吃就都是重阳糕。

推荐食谱:【红糖发糕】

1、面盆中放入50克的红糖,打入一颗鸡蛋,倒入150克的温水后充分搅打。

2、盆中放5克的酵母,再倒入300克的面粉,面粉要少量多次地倒入,边倒边搅不容易有小疙瘩,搅至面糊能用筷子挑起。

3、封上一层保鲜膜,放置一旁发酵2小时,发酵好的面糊呈蜂窝状,撒上切好的红枣,再放入冷水锅里,醒发30分钟。

4、醒好后开火,蒸20分钟即可关火,蒸好的红枣发糕脱模后就可以吃了。

一、煮长寿面

长寿面除了在给老人贺寿、过生日时吃外,重阳节也是要煮给老人吃的。重阳节本身就是对家中的老人表达感恩、关爱的日子,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。

而细长的面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,一直有着“长寿”的美好寓意,所以在重阳节这天要买上长长的龙须面,回家给长辈煮着吃,为他们送上长寿和安康。

推荐食谱:【阳春面】

1、面碗中放入一勺猪油,倒入一勺生抽、小半勺老抽,再放少许白糖和适量的盐、鸡精。小葱和青菜洗净,小葱切成葱花备用。

2、起锅倒油烧热,将鸡蛋打入锅中,煎成两面金黄的荷包蛋,煎好后盛出备用。

3、煮锅接水烧开,在放入面条前,盛两勺开水冲入碗中,调成汤底,煮锅里下入面条。

4、面条煮到七八成熟后,把洗好的青菜放锅中煮,面煮熟后捞入碗中,码上荷包蛋和青菜,撒上葱花就可以食用了。

二、煮羊肉

九九重阳节这日在许多地方都讲究“吃羊肉”,像江浙一带会用煮好的羊肉和羊汤煮出羊肉面食用,而广东一带则会用羊肉配上萝卜等一起炖煮着吃。

重阳节要吃羊肉,是因为九月九已是深秋了,寒气逐渐加大,而羊肉温热能御风寒,滋补身体,老人的身体相较于年轻人免疫力低、抗寒能力差,会虚弱一些,重阳节吃了羊肉就代表着可以不被寒气“入侵”,能健康过秋冬。另外,“羊”也与“阳”同音,暗合重阳之意。

推荐食谱:【胡萝卜炖羊肉】

1、羊肉冲洗后切块,炒锅里倒入少量的油,油热倒入羊肉块翻炒三分钟,炒至羊肉变色。

2、羊肉炒好后,倒入热水没过羊肉,开盖用大火20分钟,煮出羊肉的膻味。

3、20分钟后,羊肉的汤色微微变白,放入适量的生姜、白芷和小茴香,再炖煮10分钟。

4、汤色煮至奶白后,把羊肉汤全部倒入砂锅里,放入切好的胡萝卜块,盖上砂锅盖,继续炖煮20分钟,煮好后临出锅前,加适量的盐、胡椒粉,搅匀入味即可关火出锅。

一、赏菊

重阳节在古代也被称为菊花节,九月一簇簇菊花盛情绽放,菊花虽不如牡丹雍容华贵,也不如百合般高贵优雅,但它秉性高洁,有着不畏秋寒的傲霜精神,是众人称赞的花中君子,所以从三国魏晋以来,每逢重阳节大家就会赏菊赋诗,像陶渊明就留下了“采菊东南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千古佳句。

菊花在我国的文化里,也是长寿之花,有着吉祥、健康、长寿的含义,重阳节喝菊花酒、菊花茶也代表着人们对延年益寿的渴望。重阳节有时间带着老人去赏赏菊,感受满园幽香,心情大好,也祝愿老人也能像菊花般不被秋冬的寒霜击倒,一直健康长寿。

二、登高

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,登高可以是登高山、登高楼,登高台等,之所以要在这天登高,主要有三点原因。一是因为古人对高山岳麓的敬畏和崇拜,从而慢慢形成了“登山祈福”的习俗,祈祷家人们身体健康,平安吉祥。

二是据说在重阳节这天,清气上扬,浊气下降,人们登高才能畅享新鲜空气,能身强体壮,健康长寿。三则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有“步步高升”以及“高寿”的美好寓意,重阳登高望远之后,生活工作更上一层楼,身体安康。

三、晒秋

秋天是丰收的季节,各种粮食谷物、蔬菜水果纷纷成熟。我国江西、湖南、安徽等很多地区的人家就会将收获的食物晒在自家的房前屋后,或是在屋顶、窗台、屋檐上摊放、悬挂景象晾晒,食物的颜色炫亮多彩,红的、青的、黄的、紫的,构成了一幅幅美景,也带来了“五谷丰登”的好寓意,被人们称为“晒秋”。

九月九重阳节,天气也是凉爽多风,即使当地没有晒秋的习俗,自家也可以买些食材来晒,比如辣椒、茄子、豆角等等,晒干后储存起来,秋冬天慢慢吃,不管是炖菜,还是炒菜都很香。

——老井说——

今年的重阳节恰好在十一国庆小长假里,大家可以好好陪伴父母,不会做重阳糕的可以给父母买上些美味的糕点,顺便再买上一把细长的挂面和一块羊肉,给父母煮碗长寿面、炖一锅羊肉吃。一起吃过饭后,家里老人腿脚好的可以一起登高望远,多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腿脚不太方便的,则可以一起到附近的公园里赏一赏菊花,有儿女在身边,不管做什么老人都会开心。

我是市井觅食记,与世界交手多年,依然光彩依旧,兴致盎然!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,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,关注我,享受美食不迷路。

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

九月九重阳节,又称重九节、晒秋节、“踏秋”。因“九九”与“久久”同音,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所以古人认为,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。

一,重阳节由来

重阳节的源头,早在《吕氏春秋》中就有记载,那时已经存在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、祖宗的活动,用来感谢天地、祖先的馈赠。

到了汉朝,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佩戴茱萸、饮菊花酒,以求长寿的习俗。与此同时,还举办各种大型的宴会,这些习俗都是于先秦时期,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变发展而来的,这便是早期重阳节的雏形。

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,重阳节是一个随着历史演变形成的节日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,甚至更远的时代。普遍的认为是,重阳流行于汉代,被定为国家的法定节日是在唐代。

而且根据唐史的记载,古人过节,比我们还接地气。每到这一天,全国放假,发钱发物发福利,有的单位还组织集体登高出游。

到明清,重阳节更成了权贵庶民同欢的日子,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望远,以畅秋志。

古人觉得“无不可及,极既反”,没有什么是圆满的,一旦圆满就会物极必反。所以他们认为过完重阳就会“水逆”,就组织了这样一个“登山祈福”,“赏菊饮酒”,看风景的茶话会,进行一场“辞青”的行为艺术。

二,重阳节习俗

重阳这天,登高“避灾”,插茱萸、赏菊花,吃重阳糕,尝菊花酒。

1,登高。登高“辞青”,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,秋高气爽,登高远望,啸咏骋怀,活动筋骨,所以,人们于重阳登高,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。

2,佩茱萸。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。民间认为九月九日,也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。所以在重阳节,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,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

3,吃重阳糕。高和糕谐音,作为节日食品,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,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,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。

4,赏菊。菊花黄,黄种强。菊花香,黄种康。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汉族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

5,饮菊花酒。九月九,饮菊酒,人共菊花醉重阳。在古代,菊花被称为“延寿客”,所以九日所酿的菊花酒,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。

6,重阳养生。饮食方面:保护肠胃、润燥饮菊花酒,益阴滋肾吃重阳糕,步步登高吃羊肉面,益气补虚。

起居方面:避风而卧早睡早起,适当午睡热水泡脚,注意保暖,适时添衣。

运动方面:小心“养秋膘”合理运动,调养肺气。

心态方面:心情开朗,情绪莫悲秋。

三,重阳节敬老

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内涵。民俗观念中“九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,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风气。2006年5月20日,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“久久”重阳,告诉我们两种意义。

一种是“但有少年心,此生难再老”。真正的老去是心的老去,真正的年轻也是心的年轻。所以即使老去也要有年轻的心态,活出更丰富的生活。

一种是尊老、敬老、爱老,让老人老有所依。所以,即使我们忙着打拼,想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,也要常回家看看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父母在,我们的人生尚有归途。

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重阳节的5大风俗

重阳节,农历九月初九,因为在民间有在此日登高的风俗,所以重阳节又称为“登高节”。因为近些年对老人的推崇,故又称为“老人节”。那么重阳节有哪些风俗呢?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!重阳节的风俗1、赏菊我国是菊花的故乡,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。菊是长寿之花,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,所以人们爱它、赞它,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。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,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;因此,重阳又称菊花节,而菊花又称九花。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。重阳节的风俗2、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,即是登高。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划一的规定,一般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,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,并饮酒吃肉,享受一番,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,更有吸引力。由于重阳为秋节,节后草木开始凋零,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“辞青”,与三月春游“踏青”之说法相对应。重阳节的风俗3、佩茱萸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,因此又被称为“茱萸节”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。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。茱萸雅号“辟邪翁”,菊花又名“延寿客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,性温热,可以治寒驱毒。而古人则认为佩带茱萸,可以辟邪去灾。重阳节的风俗4、饮菊酒菊花,是我国名花,也是长寿名花。在“霜降之时,唯此草盛茂”,由于菊的独特品性,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。重阳佳节,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重阳节的风俗5、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,像座宝塔,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。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。这大概是用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的意思,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。当今的重阳糕,仍无固定品种,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。

重阳节有什么习俗?

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重阳节有六大节日包括:赏菊,登高,佩茱萸·簪菊花,放纸鹞,饮菊酒,吃重阳糕。

1.赏菊

菊花,又叫黄花,属菊科,品种繁多。我国是菊花的故乡,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。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——李商隐《菊花》

2.登高

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,即是登高。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统一规定,一般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——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
3.佩茱萸

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,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;或佩带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,称为“茱萸囊”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大多是妇女、儿童佩带,有些地方,男子也佩带。

明年此会知谁健?醉把茱萸仔细看。——杜甫《九日蓝田崔氏庄》

4.放纸鹞

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,换句话说,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。纸鹞即现在的风筝,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,五代之前,北方习惯称“纸鸢”,南方则多叫“鹞子”,惠州的“纸鹞”称谓很明显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,且有“南北混合”的味道。

5.饮菊酒

重阳佳节,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
6.吃重阳糕

重阳的饮食之风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。在北方,吃重阳糕之风尤盛。糕与高谐音,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,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
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——三国时魏文帝曹丕《九日与钟繇书》

重阳节的来历:

相传在东汉时期,汝河有个瘟魔,只要它一出现,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,甚至天天有人丧命,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,惨不忍睹。当时有个青年叫恒景,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,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。

恒景病愈后,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,出去访仙学艺,为民除害。恒景历经艰险,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,给他一把降妖宝剑,并密传授降妖剑术。恒景废寝忘食,日夜苦练,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。

有一天,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,对他说:“明天是九月初九,瘟魔又要出来作恶,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,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!”。这时,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,一瓶菊花酒,并授以避邪秘诀,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。

恒景回到家乡,在九月九日早晨,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,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。中午时分,北风骤起,天昏地暗,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,瘟魔冲出汝河,扑到山下。

这时,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,瑟瑟发抖,不敢前行。说时迟那时快,恒景手持降妖宝剑,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,将温魔刺死,瘟疫消除。从此,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,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。

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,双九寓意生命长久、健康长寿,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。早在春秋战国时,屈原在《远游》中写道:“集重阳入帝宫兮,造旬始而观清都”

。三国曹丕在《九日与钟繇书》中说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

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

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。重阳节,又称“老人节”。因为《易经》中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初九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而叫“重阳”,也叫“重九”。

重阳节有登高,吃重阳糕,赏菊并饮菊花酒,插茱萸和簪菊花,喝重阳酒等传统风俗习惯。

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,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早在西汉,《长安志》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初九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。在东晋时,有著名的“龙山落帽”故事。

赏菊并饮菊花酒

重阳佳节,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。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,祝他长寿。晋代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,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。梁简文帝《采菊篇》中则有“相呼提筐采菊珠,朝起露湿沾罗襦”之句,亦采菊酿酒之举。直到明清,菊花酒仍然盛行,在明代高濂的《遵生八笺》中仍有记载,是盛行的健身饮料。

佩茱萸

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作茱萸节。茱萸入药,可制酒养生祛病。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茱萸香味浓,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并能消积食,治寒热。民间认为农历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,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。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

簪菊花

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京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除了佩戴茱萸,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。唐代就已经如此,历代盛行。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赠佩戴的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,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。

吃重阳糕

重阳糕亦称“花糕”。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。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,不过蒸糕要小一点,糕要薄一点。以米粉、豆粉等为原料,发酵,更点缀以枣、栗、杏仁等果馕、加糖蒸制而成。为了美观中吃,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,还要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樨花(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),这样制成的重阳糕,香甜可口。

敬老活动

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“老吾老”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。1989年,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“中国老人节”“敬老节”,重阳节成为一个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节日。2012年12月28日,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,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作为老年节,并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。因此重阳节这天又是“敬老日”“敬老节”或“老年节”“老人节”。

重阳节的习俗,你知道多少?

“九月九日眺山川,归心归望积风烟”,

农历9月9日,双九再度相重,传统节日重阳节到了。

重阳节源自上古时期,普及于西汉,在唐代之后迈入鼎盛期,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既要对天地和祖先表达敬畏和感谢,也要为家人祈福、祈寿。

民俗中认为“九”是数字里最大的,也与“久”同音,希望家里的老人能生命长久,健康长寿,便又赋予了重阳节要敬老爱老的深刻寓意。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最好也遵循,让好的文化延续传承下来。

希望大家能记得在重阳节“蒸1糕,煮2样,行3事”,陪伴敬爱家中的老人,祈福增福添寿。

蒸1糕:重阳糕

“七月刈禾伤早,九月吃糕正好”,在古代每逢九月人们就会开始做糕,因为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于是在古人眼中糕点就代表着“步步高升”“寿高九九”的美好寓意,故而九月九的重阳节便定下了吃重阳糕的食俗,认为父母、长辈吃了重阳糕,就会健康、高寿。

重阳糕又被称为五色糕、花糕、菊糕等,重阳糕并没有固定的品种和制作方法,各地人们吃的重阳糕也大不相同。江浙一带的喜欢用糯米或米粉做成糯米糕,北京则喜欢吃栗子糕,中原一带有的地方则会吃发糕,各式各样的只要是“糕”在这天吃就都是重阳糕。

推荐食谱:【红糖发糕】

1、面盆中放入50克的红糖,打入一颗鸡蛋,倒入150克的温水后充分搅打。

2、盆中放5克的酵母,再倒入300克的面粉,面粉要少量多次地倒入,边倒边搅不容易有小疙瘩,搅至面糊能用筷子挑起。

3、封上一层保鲜膜,放置一旁发酵2小时,发酵好的面糊呈蜂窝状,撒上切好的红枣,再放入冷水锅里,醒发30分钟。

4、醒好后开火,蒸20分钟即可关火,蒸好的红枣发糕脱模后就可以吃了。

一、煮长寿面

长寿面除了在给老人贺寿、过生日时吃外,重阳节也是要煮给老人吃的。重阳节本身就是对家中的老人表达感恩、关爱的日子,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。

而细长的面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,一直有着“长寿”的美好寓意,所以在重阳节这天要买上长长的龙须面,回家给长辈煮着吃,为他们送上长寿和安康。

推荐食谱:【阳春面】

1、面碗中放入一勺猪油,倒入一勺生抽、小半勺老抽,再放少许白糖和适量的盐、鸡精。小葱和青菜洗净,小葱切成葱花备用。

2、起锅倒油烧热,将鸡蛋打入锅中,煎成两面金黄的荷包蛋,煎好后盛出备用。

3、煮锅接水烧开,在放入面条前,盛两勺开水冲入碗中,调成汤底,煮锅里下入面条。

4、面条煮到七八成熟后,把洗好的青菜放锅中煮,面煮熟后捞入碗中,码上荷包蛋和青菜,撒上葱花就可以食用了。

二、煮羊肉

九九重阳节这日在许多地方都讲究“吃羊肉”,像江浙一带会用煮好的羊肉和羊汤煮出羊肉面食用,而广东一带则会用羊肉配上萝卜等一起炖煮着吃。

重阳节要吃羊肉,是因为九月九已是深秋了,寒气逐渐加大,而羊肉温热能御风寒,滋补身体,老人的身体相较于年轻人免疫力低、抗寒能力差,会虚弱一些,重阳节吃了羊肉就代表着可以不被寒气“入侵”,能健康过秋冬。另外,“羊”也与“阳”同音,暗合重阳之意。

推荐食谱:【胡萝卜炖羊肉】

1、羊肉冲洗后切块,炒锅里倒入少量的油,油热倒入羊肉块翻炒三分钟,炒至羊肉变色。

2、羊肉炒好后,倒入热水没过羊肉,开盖用大火20分钟,煮出羊肉的膻味。

3、20分钟后,羊肉的汤色微微变白,放入适量的生姜、白芷和小茴香,再炖煮10分钟。

4、汤色煮至奶白后,把羊肉汤全部倒入砂锅里,放入切好的胡萝卜块,盖上砂锅盖,继续炖煮20分钟,煮好后临出锅前,加适量的盐、胡椒粉,搅匀入味即可关火出锅。

一、赏菊

重阳节在古代也被称为菊花节,九月一簇簇菊花盛情绽放,菊花虽不如牡丹雍容华贵,也不如百合般高贵优雅,但它秉性高洁,有着不畏秋寒的傲霜精神,是众人称赞的花中君子,所以从三国魏晋以来,每逢重阳节大家就会赏菊赋诗,像陶渊明就留下了“采菊东南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千古佳句。

菊花在我国的文化里,也是长寿之花,有着吉祥、健康、长寿的含义,重阳节喝菊花酒、菊花茶也代表着人们对延年益寿的渴望。重阳节有时间带着老人去赏赏菊,感受满园幽香,心情大好,也祝愿老人也能像菊花般不被秋冬的寒霜击倒,一直健康长寿。

二、登高

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,登高可以是登高山、登高楼,登高台等,之所以要在这天登高,主要有三点原因。一是因为古人对高山岳麓的敬畏和崇拜,从而慢慢形成了“登山祈福”的习俗,祈祷家人们身体健康,平安吉祥。

二是据说在重阳节这天,清气上扬,浊气下降,人们登高才能畅享新鲜空气,能身强体壮,健康长寿。三则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有“步步高升”以及“高寿”的美好寓意,重阳登高望远之后,生活工作更上一层楼,身体安康。

三、晒秋

秋天是丰收的季节,各种粮食谷物、蔬菜水果纷纷成熟。我国江西、湖南、安徽等很多地区的人家就会将收获的食物晒在自家的房前屋后,或是在屋顶、窗台、屋檐上摊放、悬挂景象晾晒,食物的颜色炫亮多彩,红的、青的、黄的、紫的,构成了一幅幅美景,也带来了“五谷丰登”的好寓意,被人们称为“晒秋”。

九月九重阳节,天气也是凉爽多风,即使当地没有晒秋的习俗,自家也可以买些食材来晒,比如辣椒、茄子、豆角等等,晒干后储存起来,秋冬天慢慢吃,不管是炖菜,还是炒菜都很香。

——老井说——

今年的重阳节恰好在十一国庆小长假里,大家可以好好陪伴父母,不会做重阳糕的可以给父母买上些美味的糕点,顺便再买上一把细长的挂面和一块羊肉,给父母煮碗长寿面、炖一锅羊肉吃。一起吃过饭后,家里老人腿脚好的可以一起登高望远,多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腿脚不太方便的,则可以一起到附近的公园里赏一赏菊花,有儿女在身边,不管做什么老人都会开心。

我是市井觅食记,与世界交手多年,依然光彩依旧,兴致盎然!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,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,关注我,享受美食不迷路。

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

九月九重阳节,又称重九节、晒秋节、“踏秋”。因“九九”与“久久”同音,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所以古人认为,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。

一,重阳节由来

重阳节的源头,早在《吕氏春秋》中就有记载,那时已经存在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、祖宗的活动,用来感谢天地、祖先的馈赠。

到了汉朝,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佩戴茱萸、饮菊花酒,以求长寿的习俗。与此同时,还举办各种大型的宴会,这些习俗都是于先秦时期,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变发展而来的,这便是早期重阳节的雏形。

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,重阳节是一个随着历史演变形成的节日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,甚至更远的时代。普遍的认为是,重阳流行于汉代,被定为国家的法定节日是在唐代。

而且根据唐史的记载,古人过节,比我们还接地气。每到这一天,全国放假,发钱发物发福利,有的单位还组织集体登高出游。

到明清,重阳节更成了权贵庶民同欢的日子,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望远,以畅秋志。

古人觉得“无不可及,极既反”,没有什么是圆满的,一旦圆满就会物极必反。所以他们认为过完重阳就会“水逆”,就组织了这样一个“登山祈福”,“赏菊饮酒”,看风景的茶话会,进行一场“辞青”的行为艺术。

二,重阳节习俗

重阳这天,登高“避灾”,插茱萸、赏菊花,吃重阳糕,尝菊花酒。

1,登高。登高“辞青”,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,秋高气爽,登高远望,啸咏骋怀,活动筋骨,所以,人们于重阳登高,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。

2,佩茱萸。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。民间认为九月九日,也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。所以在重阳节,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,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

3,吃重阳糕。高和糕谐音,作为节日食品,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,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,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。

4,赏菊。菊花黄,黄种强。菊花香,黄种康。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汉族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

5,饮菊花酒。九月九,饮菊酒,人共菊花醉重阳。在古代,菊花被称为“延寿客”,所以九日所酿的菊花酒,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。

6,重阳养生。饮食方面:保护肠胃、润燥饮菊花酒,益阴滋肾吃重阳糕,步步登高吃羊肉面,益气补虚。

起居方面:避风而卧早睡早起,适当午睡热水泡脚,注意保暖,适时添衣。

运动方面:小心“养秋膘”合理运动,调养肺气。

心态方面:心情开朗,情绪莫悲秋。

三,重阳节敬老

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内涵。民俗观念中“九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,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风气。2006年5月20日,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“久久”重阳,告诉我们两种意义。

一种是“但有少年心,此生难再老”。真正的老去是心的老去,真正的年轻也是心的年轻。所以即使老去也要有年轻的心态,活出更丰富的生活。

一种是尊老、敬老、爱老,让老人老有所依。所以,即使我们忙着打拼,想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,也要常回家看看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父母在,我们的人生尚有归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