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生活百科网 > 生活百科 >

二月二龙抬头、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

2023-01-28 16:02生活百科 人已围观

简介龙抬头是几月几日龙抬头是农历二月二日。龙抬头(农历二月二日),又称春耕节、农事节、青龙节、春龙节等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“龙”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,...

龙抬头是几月几日

龙抬头是农历二月二日。龙抬头(农历二月二日),又称春耕节、农事节、青龙节、春龙节等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“龙”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,每岁仲春卯月(斗指正东)之初,“龙角星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,故称“龙抬头”。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,“卯”五行属木,卦象为“震”;九二在临卦互震里,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,已出现于地表上,崭露头角,乃生发之象。在农耕文化中,“龙抬头”标示着阳气生发,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,春耕由此开始。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、驱邪攘灾、纳祥转运的日子。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,司掌行云布雨,常用来象征祥瑞。自古以来,人们在仲春“龙抬头”这天敬龙庆贺,以祈龙消灾赐福、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农历“二月二”,既是“龙抬头节”,又是土地神诞辰“社日节”。由于节期重叠,南方部分地区“二月二”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,如在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区,“二月二”(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)多以祭社(土地神)为主,祭龙多在“龙飞天”的端阳。

二月二为什么叫做“龙抬头”?为什么人们认为这时候下雪是好兆头?

俗云:二月二,龙抬头。

二月二就二月二了,为何以“龙”的“抬头”来形容呢?这里就不得不普及一下中国古代人民对节气的观察与认知了。我们知道,这里的“龙”,不是真正的龙,而是四方星宿之一的东方苍龙。

龙抬头,便是苍龙七宿的龙头升起。因为星星晚上才能看到,自然是在二月二这一天,太阳下山时,苍龙龙头同时于东方升起。

东方苍龙七宿: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

这个苍龙宿的形成,是人们根据四象定下。青龙,白虎,朱雀,玄武。而龙主雨,《传》曰:“

龙见而雩

”说的是到了四月,恰是东方苍龙一整条全出来的时候,这时候“

万物待雨甚大,故祭天,远为百谷祈膏雨也

于是我们知道,“龙抬头”是星象。

但,这并不意味着龙抬头不会令人们联想到节气。二月二,往往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“惊蛰”与“春分”之间(偶尔居于左右)。

我们说,

惊蛰乃是蛰伏于地内的虫子悸动而出

而春分,在惊蛰半月之后。

春分有三候:

玄鸟至,雷发声,始电。

玄,黑也,玄鸟就是燕子。

电,即闪电。

春分通常就是中原地区响起头一声春雷的时刻,此前即便下雨,也不会有雷和电。

这种日期,恰与“复苏”同时。故而人们认为,龙抬头以后,有龙吟之声,是龙与虫一同惊蛰后导致的。

民间还有一种说法,是

二月二龙抬头时下的雪叫瑞雪,是好兆头的体现。

为何?

我们说五月端午是热毒升发时,人们带五色绳或者饮雄黄酒,都是为了杀死虫蛇。而惊蛰乃是各类虫豸苏醒时,一旦降雪,便会将虫豸杀死,当年是会丰收的。这不是主观现象,而是客观事实。

这不光是中国古代汉人农民观察到的,各族农民都有这个经验:

觉扎扎节过后,冷季已近尾声,哈尼人希望此时再下一次瑞雪,冻死更多的越冬害虫,以保来年作物丰收。

对于虫豸们来说,最惨的却是惊蛰后下雪。虫豸已经苏醒,很多已经从地里爬了出来,本来享受着春天20℃的美好,忽然就被大雪杀了一个回马枪,气温骤降至零下,冻死了也就真死了。中国是农业大国,古代中国以农为根本,无粮则必生动荡,减产则必然挨饿,这直接关系到古代百姓的生活质量,因此人们是盼着二月二来一场雪的。

瑞雪对于古代百姓来讲,的确是瑞的,但有时候也难熬。

过了二月二,天气已经很暖,是穷光蛋最盼望的季节。很多家庭拥有的衣物和房屋很难熬过寒冬,冻疮时发,把手背冻得像红色的小馒头,期待春天的日头将其痒痒融化。不过,最冷的三个月都熬过去了,三天也不算什么。

二月二还有几个很有趣的风俗。

通常,以前的人们,正月不理发,二月二才开始剪头。这是前清民间的风气,用来思念旧国,简称思旧,讹传成了死舅。正月不理发,全民来思旧。那时候不剃头会被弄死,人们以正月偏不理头来抵抗,统治者也无可奈何。现代人是没必要遵守这个章程了,但风俗一旦形成,就很难消解。

这风气从明末,一直传到现在。在一些小地方,正月的理发铺子,买卖依然不太好干。

至于二月二吃什么,我们这里是“炒蝎子爪”。

就是炒豆子。

二月二,“龙抬头”!

“二月二,

龙抬头,

千家万户使耕牛。”

3月4日,

农历二月初二,

民间有“二月二,

龙抬头”的说法。

历史学者、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,“二月二”处在雨水、惊蛰、春分节气之间,时值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运肥备耕,播种将始。传说主管行云布雨的“龙”也苏醒过来,降下如油春雨。“龙抬头”代表了农耕时代人们对于应时节令的殷切期盼,期盼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仓满廪实。

“龙抬头”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测和想象。周秦以来,古人把穹庐般的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,根据星宿排列的不同形状,以七星宿为一组,并以四种动物命名,即东青龙,西白虎,南朱雀,北玄武。青龙七星中的“龙角星(即角宿一和角宿二)”在春天来临时最先出现于地平线,成为春到人间的标志。

中国人很早就有过“二月二”的习俗。唐朝时要在这天“迎富贵”,吃“迎富贵果子”。宋代宫廷要“排办挑菜御宴”,摆出生菜、荠花诸品,猜测其名,以赏罚作乐,“王宫贵邸,亦多效之”。

把“二月二”和“龙抬头”连在一起并成为民俗节日始于明清时期。罗澍伟说:“‘龙抬头’本意是惊蛰节气前后百虫复苏,引龙驱逐。明朝时,二月初二‘各家用黍面枣糕,以油煎之;或以面和稀,摊为煎饼’,用以‘引龙,虫不出也’;亦可持清香、艾草遍熏家中角落,驱走蛇、虫及霉味。到了清代,这天‘食饭皆以龙名’,如饼谓之龙鳞,饭谓之龙子,条面为龙须,扁食为龙牙。”

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人小孩都剃头。”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很多习俗,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是理发,而这一习俗形成于清代。罗澍伟说,自古以来,汉族一直保持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的观念,毕生“束发”。清代改男子“束发”为“辫发”,额前顶部头发需剃去,剃头业自此兴起。“有钱没钱,剃头过年”,剃头匠忙到春节前夕,纷纷返乡,直到来年二月初二方始营业。为广揽生意,讨吉祥口彩,便把这天理发叫“剃龙头”。

时至今日,不少人仍在二月初二这天去理发,让面容与春天同步,焕发出朝气蓬勃的“精神头”,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虎虎生威,蒸蒸日上。

二月二龙抬头,你「剃头」了吗?希望有哪些好兆头?

凑热闹也去剪头发了。希望龙抬头采个好兆头,新年一切顺利。

正月不理发,二月二挤破头。

今天是阴历二月初二,龙抬头,又名“青龙节”,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二月二,龙头节,相传在宋朝时为“花朝节”,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。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“龙抬头”的日子,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“惊蛰”节气前后。

二月二日即事

宋·方岳

春潮昨夜没平滩,一雨催花色半含。

雁唤元宵归塞北,燕衔新社到江南。

无欢不必游花树,有病何须置药篮。

只把公忠答天地,从教儿女闹冠簪。

时间过得好快啊,一晃宅在家里一个多月了。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,疫情爆发,全民大作战,所有人都慢下了脚步。宅在家才知道,健康从未像现在这般重要。在外面我们没有想象的那么忙碌,那么的不可替代,家人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。

宅在家里无事可做,全民开始鼓捣吃的。各色各样的美食纷纷出锅,连我这样的小白都奋起了。嚯嚯了半袋子面之后,我发现原来做饭也没有那么难。做多了,自然就会了。做其他的事应该也一样吧,不过“坚持”二字罢了。